• Home
  •  

    航空宇航学院研究生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

    • 肖可心
    • Published: 2020-11-17
    • 2859

           2020年11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11th China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Competition, CTOC11)结果出炉,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校友和在读研究生组成的“空间应用中心队”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

           2020空间应用大赛1

           本届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德国Jena University等国内外49支代表队参赛。赛题设置为面向大规模地面目标复杂任务的双星联动轨道设计与优化问题。探测任务分为3个部分:1)在0-60天内,完成200个静止目标的短时全覆盖观测;2)在60-180天内,完成200个静止目标的全覆盖观测以及等时间间隔准确重访;3)在180-240天内,完成5个移动目标的多次均匀观测。

          “空间应用中心队”由国科大校友何胜茂领队,队员包括在读研究生黄雄威、吴丽君、胡坤、陈琳和朱小龙。经过50天的激烈角逐,最后共有9支队伍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有效结果。“空间应用中心队”最终以设计指标为602分的傲人成绩荣获冠军,并按照惯例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承办权。

    2020空间大赛左起黄雄威朱小龙吴丽君何胜茂陈琳胡坤 副本

                                                                       左起:黄雄威、朱小龙、吴丽君、何胜茂、陈琳、胡坤

           在比赛初期,“空间应用中心”队仔细分析指标体系与问题特点,拟定了一条独特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将在后续进行专题介绍),旨在第一部分取得超高分值为后续的全局优化奠定高起点。然而这条技术路线要求“空间应用中心”队迅速掌握陌生领域的知识。队员们顶住迟迟不能算出第一问的巨大压力,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比赛开始后的第42天得到了第一问的分数,一举占据排行榜第二的位置。随后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刷新分值,最终在比赛截止前半小时将分数锁定为602分,以明显优势夺魁。

           空间探索室长期以空间轨道力学、空间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轨道确定与自主导航为学科基础,从事基础性前沿理论探索研究与创新性技术开发,并推动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空间探索室承担了神舟、天宫、天舟等我国载人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的关键技术攻关,同时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在空间任务分析、航天器轨道优化、导航制导与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为是本次竞赛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竞赛,宗旨是探索先进的空间任务设计理念,为空间任务设计提供理论与新概念支持,为领域同仁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为我国未来的工程实践开展早期探索,推进我国空间轨道设计技术的发展。自2009年首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开赛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竞赛规则是每一届竞赛的冠军团队所在单位负责组织承办下一届竞赛。目前,空间探索室团队共夺冠6次,分别为2009年第1届、2011年第3届、2013年第5届、2014年第6届(甲组)、2016年第8届(乙组)、2020年第11届。另外,组织承办了3届竞赛,分别为2010年第2届、2012年第4届和2015年第7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