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思,研以共进——航空宇航学院 2024年教学研讨会

  • 齐蕾
  • 日期:2024-11-11
  • 1613


       9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2024年教学研讨会于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了多位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务部肖康副部长、北京理工大学杨策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杨卫民教授、清华大学史翊翔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大坤教授。学院领导卢新根教授出席并讲话,学院教学主任洪慧教授主持会议,出席人员还包括航空宇航学院集中教学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航空宇航学院办公室人员。此次研讨会作为学院一个重要的教学交流平台,旨在探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策略,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校教务部肖康副部长为参会嘉宾及教师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包括课程门数、资源配备情况等;阐述了研究生课程“2门核心+2门专业课”的选课规则,向嘉宾领导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课程层面的学生培养新举措。与此同时,他特别强调了航空宇航学院课程开设情况,表达了对学院课程教育体系建设的肯定。
       学院领导卢新根教授为参会人员介绍了学院自建成以来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剖析学院目前开展的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他在发言中强调,学院在科教融合背景下勇于担当“大任务”、积极构建“大平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为老师们搭建学习交流的通道,为推动我院青年教师不断打磨课程、精进教学能力注入新动力;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助力学院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确保学院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北京理工大学杨策教授《研究生授课的几点体会》以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为切入点,如数据分析与绘图能力不足、实验设计方案不规范等,提出了增设数据可视化课程等具体解决措施,并鼓励青年教师扩展国际化视野,编写具有核心内容的讲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复习。他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北京化工大学杨卫民教授《科教融合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以高材智造为例》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分享了北京化工大学在培养交叉学科学生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科教融合背景下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他强调,教师应具备跨学科视野,鼓励学生跨界思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科学挑战。同时,他结合自身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清华大学史翊翔教授《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利用研究生课程教学》以电化学与锅炉制造的交叉应用为例,生动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他鼓励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更要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从交流中激发创新思维。同时,他提出在课程设计中增加选题和迭代机会,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大坤教授从北航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新时代北航动力研究生科研创新理念培养》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驱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他提出了“四个情怀”的培养目标,并分享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如通过真心接纳讲课、激发学生选择意愿、培养好奇心和形成正向循环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他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不同诉求。

 

       会上,与会代表深入讨论发言,开展交流研讨。我院的张皓老师、王蜀泉老师、刘伟老师、陈博老师等几位教师围绕“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度”、“如何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等共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专家老师们提出看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需求,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增强实践环节、提高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他们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会议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学院领导卢新根教授和洪慧教授再次向与会嘉宾老师们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表示本次教学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不仅加深了与会人员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思路,也为学院未来的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管理开展指明了方向。后续系列建设工作将逐步有序推进,学院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航空宇航领域人才贡献力量。
       会后,所有莅临专家、领导与青年教师合影留念。